在宜秀区的农业发展画卷中,汪家顺以其坚定的信念、创新的举措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备受瞩目的高素质农民典范。
2009 年大学毕业后的汪家顺,满怀着创业激情踏入社会,选择开办家具厂。创业初期,资金紧张如同紧箍咒,市场开拓似漫漫征途,原材料质量把控和生产工艺摸索更是荆棘满布。然而,他凭借顽强毅力四处筹措资金,深入市场洞察消费者喜好,精挑细选优质原材料,在不断尝试与改进中推动家具厂逐步走上正轨,产品也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。但 2012 年,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农业潜在机遇的敏锐捕捉,促使他做出惊人决定返乡接手安庆市宜秀区永顺家庭农场。这意味着他要告别城市中已有的成就,涉足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农业领域。尽管众人皆惊,汪家顺却坚信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开拓新天。
回归家乡后,汪家顺全身心投入农场运营。他深知粮油作物是农业根基,于是在水稻、小麦、油菜种植上狠下功夫。水稻选种适配本地水土气候,育秧播种遵循科学规范;小麦种植注重肥力管理,精准施肥贯穿生长全程;油菜探索高产高质之法,密植管理科学合理。同时,他以卓越战略眼光开启多元经营。畜牧业方面,深入调研市场与环境后引进优质畜禽品种,打造舒适卫生养殖环境,配备先进设备,定制科学饲料,构建完善防疫体系,全方位保障畜禽健康生长。林业经营中,精选经济与生态价值兼具的树种,经济林精细管护促增产提质,生态林合理搭配营造优质生态。农林牧协同发展模式成效显著,农场于 2013 年获评市级家庭农场,2015 年再获省级殊荣,规模与效益实现新跨越。
在汪家顺的精心打理下,永顺家庭农场的种植业规模如雨后春笋般从 300 亩扩张至近千亩。土地流转时,他耐心与农户沟通,阐释规划赢取信任;面对土地整合难题,亲率团队实地测量评估,制定方案妥善解决。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,他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并大力自投资金,兴修现代化灌溉与排水系统,确保农田旱涝保收;采用有机肥料与绿肥还田,提升土地肥力与结构。同时,购置先进农机装备,旋耕机高效翻耕,收割机精准收割,植保无人机智能植保,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。经济效益上,他通过精细财务管理严控成本,多渠道拓展销售网络,严抓产品质量,使农场 2023年纯收入达 28.2 万元,实现稳步增长。
汪家顺心怀感恩,积极回馈家乡。农场每年为 11 个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,依其特长安排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岗位,并悉心传授技术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技能培训,内容涵盖生产技术、农机操作与安全知识等,提升脱贫户能力,助其掌握一技之长。同时,为脱贫户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与福利待遇,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。农场还辐射带动周边 27 个农户,汪家顺毫无保留分享经营与技术经验,组织座谈会交流,深入田间地头指导,从土地整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耐心讲解,助农户解决生产销售难题,推动他们学习借鉴农场模式,扩大规模,提升质量,实现共同富裕。
为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,汪家顺踊跃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,涉及新品种种植、新农机操作、生态环保与质量安全等多领域。培训中,他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,早到前排认真听讲记录,课间积极交流请教。归场后,学以致用,在农业部门指导下,引入再生稻与特色小红稻等高产优质新品种,深入钻研种植技术,反复试验优化。全面应用化肥农药减量与水稻绿色防控技术,推广有机肥与生物肥,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,建立监测体系,科学用药,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同时,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供应贡献力量,使农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示范标杆,吸引众多农户前来观摩学习。汪家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,在农业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书写了辉煌篇章,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,为当地农业发展树立了标杆。(文:方滔 审稿:姚咏)